苹果靠硬件起家,赚取了大量的超额利润,iPhone/iPad设计之精美,把电子产品的实用性和艺术性都淋漓尽致得表现出来,乔帮主说他们重新发明了手机,一点都不为过,甚至有些谦虚,也正因如此,消费者把越来越多的钱花费到了iPhone/iPad的优秀硬件之上。 随着智能手机的发展,竞争对手逐渐崛起,品牌间的人才置换也越发频繁,曾几何时,苹果也曾陷入离职潮,这些天才们带着自己的创新灵感,渗透到各路品牌商中,于是如你所见,世界上找不到任何一款手机和iPhone手机相同,却能找到1000种手机和iPhone相似,自然地,苹果也没有以前“硬了”。 硬件之殇,利润卒于品质过剩 地球人都知道苹果硬件品质过硬,却鲜有人知道,这种品质过硬或者说叫品质过剩,是建立在怎样的基础之上的。相信大家都听说过乔布斯和哈维的故事,他们常常泡在实验室里,不眠不休,争论iPhone外观颜色的种种色素搭配,是5%还是6%?大佬们的争论不止于实验室里的理论研究,更会传递到供应商那里做实打实的工程验证,这种“寻找最佳”的验证,一般会耗费大量的人力、物力、财力,而且要循环几次才能做到最佳。 iPhone手机有上百颗物料,几乎每一种都是关键物料,莫说集成电路、显示器、电池、摄像头这样的大型物料,就连螺丝、排线、小贴纸等等都不能有丝毫马虎。拿螺丝举例,相信很多人都记得iPhone4的死亡之握,这是因金属外框会作为iPhone之天线,人体作为导体使之发生异常通路,从而造成信号异常,以此做推理,螺丝属于金属类,且和同外框紧密相连,大小、形状、贴合方式都会对信号产生影响,或许这就是为什么iPhone螺丝需要大大小小、常常短短、琳琅满目,肯定是用来迎合天线系统的变态需求,如此复杂的螺丝又衍生出更加复杂的内部设计,更加凌乱的制造过程,大大影响良品率,而这些都会折合成钱来体现到iPhone最终的售价里。 熟悉电子行业的人都知道,硬件制造不同于编写代码或者图纸设计,容不得反复地变更,材料费用、人工费用都要平摊进最终的产品价格中去,厂房、设备、公共设施都在随着时间推移而进行折旧,时间就是金钱,在电子制造业来说,真得是一句无可辩驳的真理。 近年来,苹果在硬件方面创新乏力,只是增加了一些噱头式设计,非常容易导致品质过剩,况且,他们向来遵循“Better and better”的理念,旧款性能一个不丢,一直增加新东西,造成整个产业链成本大幅度上涨,而迫于华为、Vivo等竞争对手,苹果又不敢贸然抬价,事实上,iPhone X售价9000块,价格的上涨基本上源于其物料、制造成本,一个鸡肋式的Face ID,让整个产业链殚精竭虑,却没有提振任何销量。在这种背景下,苹果不得不向供应商施压,试图把压力转嫁出去,偶尔奏效,但硬件利润神话已然破灭。 软件为王,苹果已到转型的十字路口 大概全世界的人都喜欢“有形”的东西,消费者更愿意把钱花在“住房、车子、食物”上,只有买到了实体东西,心理才踏实,于是如你所见,健身卡、养生之道,教育课程的售卖向来要比智能手机要难得多。好在,随着科技工具的全面优化,加之,媒体推波助澜,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服务,开始愿意“花钱购买服务”。 如前文所述,苹果硬件的利润已被严重消耗和摊薄,目前苹果的应对策略是转嫁给供应商,说白了就是让合作伙伴少赚一点,自己维持不变,但这个策略已经遭遇到了产业链的反抗,越来越多的人认为苹果的订单食之无味,事实上,苹果和整个产业链只是在“拿自己的优势来对抗时代的趋势”,是断然不会取得胜利的,或许,苹果需要换一个维度来维持利润神话:既然硬件利润不在,何不转型软件服务,好像微软一样,仅凭售卖操作系统就盆满钵溢。 谈到手机的操作系统,相信没有人否认iOS的优秀,在稳定性、安全性、反应灵敏度上都完全碾压Android,这些年来iOS一直担任苹果硬件的推动者,它的每一次升级都会让一些iPhone变成砖头,或者拖慢运行速度,从而怂恿消费者购买新机。 其实,苹果完全可以考虑开放iOS,把这套系统售卖给手机制造商,Android之所以免费,正在于性能差以及要提升占有率,而以iOS的优秀,他们完全可以向手机制造商收取一定数额的费用,笔者预测,未来的智能手机将更加个性化,消费者可以购买裸机,甚至零部件自行组装,而后再购买一张iOS系统安装盘,恰似现在的PC操作模式;事实上,苹果的软件服务不止于iOS系统,还包含着Apple Music/Podcast等业务,而且基于大面积的硬件基础,他们能收集到无数用户的行为数据,经过云计算和Big data分析之后,亦能给出用户专业性的有效指导。 另外,库克本人非常重视增强现实AR技术,他们准备召回2500亿美元的现金储备,向这个领域发起超大规模的投资,或许在不久的将来,消费者就能通过iPhone手机来观看篮球比赛,身临其境、无影随行… 持家、做生意、办企业都不能一成不变,微软是软件大王,但也正在增加自己的重金属含量;苹果靠硬件发迹,转型服务企业也未可知。利润神话只是经营结果,更精彩的篇章来自于CEO对于未来的精准而大胆预测,和随之而来的快速转型,显然,苹果依旧如日中天,但已经到了转型路口。 |
快速提交投融资需求 扫码快速提交投融资需求,或者发送邮件到zgtrz@zgtrz.com |
说点什么...